危機的定義
1. 「危機」包含「決定」或「轉捩點」之意思;而按字面解釋,亦有「危險和機會」之意思(高,1997)。
2. 若遇上「危機」而不能立即解決,會令系統失去平衡,影響日常運作。
 
危機的共通點
1. 突發和不可預知
2. 帶來緊張和壓力
3. 慣常處事方法是無法解決
 
校園危機之定義
1. 危及生命安全或傷害
2. 對師生或學校形象和聲譽有負面影響
  *最重要是校方是否醒覺事件之危機性
 
校園危機管理的功能
1. 訂立相應對策及行動,以預防及處理危機
2. 危機發生後,可有效調配資源,減低事件所帶來之影響
3. 盡快恢復校園日常生活及功能
 
校園危機之處理:(3P)
1. Prevention:
 
對校園內的人及環境保持警覺 (詳情可參考「校園危機的預防方法」)
危機事件後要防止事件惡化 (damage control)
2. Procedure:
 
危機小組運作之效果及機動性
危機事件應變措施手冊資料之適切性
3. Practice:
 
事件演習:全校走火警、老師在危機事件中人手調配......
對外發佈消息之演習:面對傳媒、學生及家長......
 
校園危機的預防方法
1. 政策方面
 
a. 行政管理
  列明學校的行事程序、資源分配及人手分工,以應付突發事故,例如:不同危機之應付程序及緊急聯絡電話之張貼等。
  制訂、發佈及執行校園管理,例如﹕課室使用規則及校園進出者登記等。
  提供有效溝通渠道,讓校方與學生及家長表達意見
  提供場合,讓不同專長及經驗的老師可以交流分享,例如:與學生相處、建立關係及處理問題的方法。
  制訂措施,有效跟進學生缺課、遲到、早退及健康情況的紀錄。
b. 校規制訂
  制訂與時並進、因應時代所需的校規;
  制定開放的校規,因有助師生及家長的參與,使校內的成員充分理解及體會本身的權與責;
  確立明確獎罰制度,並由老師貫徹執行。
c. 成立「校園危機管理隊」
  除突發事件介入外,在預防工作上,可發掘及分辨潛在的危機,例如:潛在危機之來源、性質及可能受影響範圍。並在評估後,訂定應付每種危機的處理策略和方法。
2. 人群因素方面
 
a. 個人抗逆力
  強化師生的身心健康,增強個人之適應力及提高面對生活壓力及突發事故之承受力。
b. 師生關係
  良好的師生關係,能敏感學生的需要,亦有助互通消息和互相關懷,形成重要的危機預防網絡。
c. 團隊關係
  老師各有專長及性格特質,而良好的團隊默契及合作精神,有助互相補足,照顧不同學生的需要;
  在處理衝突或危機事件上,可透過有效溝通和分工,及早將之識別及瓦解。
d. 校園文化
  建立開放的校園氣氛,透過多元教學,讓師生多參與建設校園,提高工作及學習的士氣。
  提倡生活教育,灌輸尊重個人特性及珍惜生命的觀念。
  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行為問題,為他們安排合適的活動,及早改善校內的不良文化之渲染。
3. 環境方面
  針對校園內外的人群聚集點或潛藏危機發生地點,加強巡查或增設有效的管理措施。(可參考「環境危機」指數測試)
4. 輔助資源方面
 
可與地區不同團體保持良好網絡,加強社區動態意見交流,甚至分工合作處理學生問題,以防危機之發生。即使危機發生,亦可互相支援。
輔助資源包括:地區警署報案中心、警民關係組或反黑組、救護站、社會服務機構、分區教育心理學家及友校網絡等。
 
1. 陳麗欣《從校園暴行之迷思談校園危機處理》
http://www.sinica.edu.tw
2. Hawkins and Catalans, et_al. (1992), Bullying and School Violence: The Tip of the lechery. The Colorado Institute for Conflict Resolution and Creative Leadership.
3. 鄭燕祥、伍國雄(1997)《當代華人教育學報》第一卷一期:學校危機的理念和管理:多元管理的分析。
http://www.fed.cuhk.edu.hk
4. 高劉寶慈、朱亮基編(1997),《個人工作與家庭治療-理論及案例》,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
5. 胡潔婷、楊虹、駱慧芳(1999),《臨危不亂:校園危機處理手冊》,香港家庭福利會出版
 
香港小童群益會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